close

  關於這個主題,不知道為什麼會有許多想法想要抒發,再說很久沒有寫網誌了,就特地寫一篇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!當然這只是我膚淺的想法,各位可以多多批判與指教。

(一)政治中國V.S.文化中國
  現在談論「中國」這個敏感詞彙時,往往夾雜著兩種以上的涵義,因此在概念上往往模糊不清,爭吵辯論時,往往互執一見而毫無交集,因此在進入主題之前,想先簡單釐清一下這兩者在概念上的相異之處。
  「政治中國」指的是自1949年以來建立的以共產體制,或更準確地說,中國化的社會主義為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,基本上是對台灣採取敵意,並欲兼併的政體,更廣泛擴大來說,包含其政治制度、社會民情等,現今大家所反對的,主要是針對這個「中國」。
  「文化中國」則指的是以文化價值、精神為核心的非物質概念,包含了數千年的文化傳承、共同歷史記憶、手工技藝等等,其擴散的區域,以東亞為主,包含今日的日本、韓國以及東南亞部分國家,更廣泛地說,可以包含所有受其影響的華人地區,乃至非華人地區。
  所以接下來要談的「四書」等等,皆是建立在「文化中國」的脈絡下述說,請別再參雜「政治中國」的任何因素以及含意進入到論述脈絡中。

(二)台灣的歷史脈絡
  台灣從被荷蘭統治以來到現在,除了原住民以外,均是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群體,因此無可避免的,自然而然會以「文化中國」的精神與內涵作為傳承以及安身立命的根據。
  文化一詞有許多種種的定義,但大都離不開人與環境的互動,以及人在環境中如何挺立的生活習慣等等,以維基百科定義為例,如:
文化是指人類活動的模式以及給予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號化結構。不同的人對「文化」有不同的定義,通常文化包括文字、語言、地域、音樂、文學、繪畫、雕塑、戲劇、電影等。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。
這樣看來,台灣作為以「中華文化」為主體建構的社會結構已是既成事實,也沒什麼好辯駁的,我們使用漢字,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意涵,過著漢人過的節日,包含新年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等,在歷史脈絡上,我們亦理解各個朝代的代表事件,傳統意涵上,更可以清楚明白忠孝節義等。
  所以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之下,我們究竟有什麼好改變或拔除的?說句難聽的,現在台灣做的許多「去中國化」行為,往往都是在「文化中國」上著手,以為這就是去「政治中國」,然而這樣真的是適合的嗎?在以「文化中國」作為社會的主體結構的台灣,若刨除了這些根,那麼我們安身立命的精神又在哪?我們既不是原住民,沒有他們豐富的歷史背景,沒有他們豐年祭、戰祭等文化意涵的共同記憶。我們也不是西方人,沒有他們行之一貫的哲學背景,以及基督教文化,我們確確實實是接受「文化中國」洗禮而成的,這是的的確確的歷史事實,因此台灣人最深層的矛盾,只是不願意面對這個真相,因為不願意受對岸的「政治中國」同化。
  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了一點,我們只是在反對「政治中國」所代表的政治體制,乃至社會民情,卻不代表我們反對「文化中國」所蘊含的精神,更可以說,現今「文化中國」所蘊含最深刻、保留最完善的地方,是在台灣,我們擁有這樣的優勢,卻想用盡任何方法刨除掉這個安身立命的根,豈不怪哉?沒錯,我同意現今「文化中國」在台灣的扎根,除了自古代以來各朝代的漢民族移民外,更與國民政府來台,強制推動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有關,但根本上來說,中華文化與台灣在地化這兩者本就不相衝突、違背,只是往往夾雜「政治中國」的概念後,便變得十分可憎,關於這點真的需要好好釐清跟考慮。
  再者,以美國跟英國為例,美國作為脫離英國而出的新興國家,有反對基督教文化與英文嗎?顯然沒有,除了繼承英國文化外,更在這個基礎上,發揮自己的特色與獨立精神,如此看來,台灣似乎未嘗不行?況且日本、韓國二國作為獨立國家來看,對於「文化中國」亦是樂於接納,那麼我們何必自貶身價,將傳承最為完善的「文化中國」拱手讓人?而不以此為基礎,發展更博大精深的「文化中國」?

(三)四書的價值
  先回到教育最根本的意義來看,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在這方面,我覺得黃武雄先生說得很好,他提示了學校教育能做的幾件事情,在〈教改中的左與右〉中,他說道:
教育的對象是人,教改所涉及的意識型態,不只是「社會正義」與「自由放任」。更核心的問題是人成長的秘密,人天生的能力與動力,這是不分階級,不分性別,不分族群的。……2003年我再寫〈學校在窗外〉一書,析離出人類存在的原始趣向,並結合文明的特徵,把這些論述落實在學校教育,釐清學校教育的定位,以「打開經驗世界,發展抽象能力」,來協助學生溶入文明創造,進入文明世界。這是學校教育該做的兩件事。如果還有第三件事,那麼便是「留白」。我用一生的時間摸索,觀察體驗、閱讀思考、行動與實踐,終於理出這些頭緒,清楚認識到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造就,可以是天才,每一個孩子都是人類的希望,這不只是空談,還有許多實證的例子。教育者必須放棄管控與說教,而改換成另一種態度:從旁協助,「提供」養分(有形或無形的養分,資源或知識),與他討論,來回思辨,當他的朋友,同他一起悲喜,陪他走過迷惘困惑的成長歲月。
教育的首要目的應當是教人如何「做人」,而非「做事」,每個人都可以透過他自我的特色,而成就他自身圓滿的生命,並不是侷限在社會架構或價值下,像豐子愷所嘲諷的,如同刻模般,刻出相同的每個人。
  那麼以上所提跟四書又有何關聯?四書作為經典而被重視,始自宋代,然若以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〈大學〉、〈中庸〉四個部分流傳而言,則自戰國便已開始,經歷了這麼多年的淬鍊,仍能屹立不搖,足見其具有我們參考的價值,各個時代的特色均不同,君主對於言論的箝制、人性的限制,亦有厚薄不同,但穿越了時間的考驗,甚至空間上的限制,傳播到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上,這樣看來,它本身所蘊含的價值內蘊,是足夠為我們所重視的。
  一提到這些東西,自然而然會想到刻板的教條,道德式的限制,思想的束縛等等,那麼是我們真的認識這裡面所談的事情嗎?正如《聖經》在中世紀時,亦被視為箝制思想的經典,但經歷了過這麼多歲月,閱讀的人千千萬萬,難道每個人都為其所束縛,而思想受到局限嗎?那麼文藝復興時代,乃至牛頓、愛因斯坦,難道都為《聖經》所局限?我們這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關係吧。
  四書裏頭,字字句句都是受過歲月以及許許多多的人檢視,是一種以「中華文化」作為主體,所形成的共識,裡頭盡管有時代上的限制,封建的教條,但更多的是,回應最原始的人性。我相信人自兩千多年至現在,除了物質上有重大的變革外,心靈與情感基本上是相同的,過去的愛情故事,如梁山伯與祝英台,都會被現今的人所感動;英雄故事,水滸傳、三國演義等,一樣會為我們所動容,那麼這些傳之千年的,我們所謂的道德教條、制式化的思想箝制,難道不是一種穿越時空,作為人性共同的呼喚嗎?仔細讀讀,我相信定有所收穫與不同的看法。
  前面提到教育既然是給學生們更廣闊的空間,讓他們能自由摸索,發揮自己的適性,但與這種教條式的文字,不是存在著格格不入的關係嗎?但也別忘了,黃武雄先生說過,要從旁提供「養分」,四書在為人處事上,剛好是可以作為我們參考的養分。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,遇到各種問題,自然而然會找有經驗的人去詢問,進大學、研究所,會問學長姐各式碰到的困難;辦理活動,會找辦過的人,有經驗的人詢問。如此看來,這些近在咫尺,生活中的各種事情,都會懂得找有經驗的人幫忙,那麼在待人處事,人生的課題上,為何不懂得去參考那些仔仔細細、深刻體究過的人的意見?四書作為歷代中國讀書人基本上皆讀過的書籍,居然能流傳至今,而每每有不同的時代義涵的闡釋與發揮,可見得其對於人性上的發揮與指導,卻有其深刻的意義存在,在經過數千年古人的閱讀、評價、淘汰後,仍能保留下來,足見其為我們所重視。這不是貴古賤今,而是我們短短數十年的人生光陰,真能傲視數千年的文化積累嗎?況且我們也不一定需要全盤接受其意見與看法,我們也能有自己的詮釋與闡發,重新給予我們的人生新的指標,然而在如同黑暗中航行的人生一樣,四書是可以作為其中的燈塔,給我們指點大方向,而如何航行,則操之在我們手中。
  舉個台北醫學大學邱佳慧教授一場演講的小例子,邱教授要學生們針對《論語》學而章,提出十個問題,有學生就說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?」為什麼我在學習之中,卻沒有感受到快樂?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,卻又相當深刻的問題,以孔子的眼光來看,「學習」本身是具有趣味的,是應當快樂的,特別在當時教育不普及,知識為少數人壟斷的時代,學習本身應該是件很幸福、快樂的事情,但對應到我們現在,卻很少有學生有如此看法,那麼是不是該反思我們的教育是不是有什麼問題?正如另一位教授所言,現在的國高中生,在學習上是相當疲累的,是沒有主動求知的慾望的,這樣看來,是不是我們該認真的反思,教育本身到底該給學生什麼?
  在台灣,教育似乎已經轉變成職場訓練的前哨站,而非教育如何成為一個「完善的人」,雖然說,好的職業、良好的收入,可以讓一個人生活變得相對輕鬆,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,但回過頭來思考,我們究竟該追求什麼樣的人生?我們這個社會,乃至這個地球,所要求的終極理想狀態是如何?若是人人都能過北歐或者是北美那種平均水準的生活,那麼吳展良老師說,即使五個地球也不夠這樣的物質享受與消費,那麼反過頭來,從四書中,或許我們可以看到如何才叫真正的完滿的人生,至少不是建立在外在物質成就上,而是取決於內在的豐滿程度,而如何讓內在豐滿,四書許許多多篇章均是在討論這個問題,那麼四書的價值不言自明,況且裏頭有許許多多的處事待人態度,用在今日仍十分切合,甚至為今日所欠缺的,所以在批判四書的同時,請先了解它所蘊含的思想特色,以及是否真的會箝制思想,再來做進一步的討論,有時候並不是書本上的問題,而是如何看待、如何教授的問題,否則以科學框架來說,日新又新的科學發展,牛頓的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》是否會箝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呢?而在今日讀牛頓此書,是否又會箝制我們的思想呢?以上留待給各位做出討論與批評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ture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