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類發現天體星球的運行規律之前,所謂的環境就是指動物與植物的世界。最早的神話都是有關人與動物世界的關係。一方面動物是受崇敬的,另一方面人類又必須殺死動物以取食。因此,主要的問題就成為,如何認清所謂動物世界與人類世界之間的盟約,以及,如何認識「生命靠著殺生而延續」的生命奇蹟。這些都是神話要處理的問題。它必須使我們的心靈與不斷的殺生、取食、取皮保暖的行為關聯起來。這是一個方面。另一方面,神話也是有關植物的世界的。就像動物世界一樣,人與植物世界也涉及了殺生與取食生命。這兩個世界之於我們就有如恆河,源源不絕地流入世界以供養我們的生計與生命的活力。因而它們都是受崇敬的,它們都成為一種崇高的力量與象徵,而我們必須與它們維持和諧的關係─《神話的智慧》


  先前討論過「死亡」問題時,有引述到「生命靠著殺生而延續」這句話,今日我們試著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觀察這一段話。「環境」與「人」的關係,自古及今,漸漸地由人與自然的搏鬥,到人統治自然,甚至到人破壞自然。從坎伯對於神話的觀察中,我們可以看到自古的先民們,對於自然是抱持著既崇敬又畏懼的心態,在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流轉中,植物、動物、人就是一種良性的循環,犧牲、取食、滋養生命,然後再死亡,正是這種良性的循環,讓萬物得以不息地生長著、孕育著,既不使某一物種獨大,亦不使某一種物種消失。


  自從大航海時代、工業革命等等近代變革以來,人與自然界的互動好像落失了,漸漸成為單方面的需求、單方面的破壞,在追求舒適、經濟成長的同時,開始忽略了這個孕育我們的大地,這些滋養我們的動植物。站在現今的社會中,我們迷失在水泥叢林中,開始對綠色植物、活潑的動物們不聞不問,這些落失,不只消逝在我們的眼中、耳中,也消逝在我們的心中,我們不會為了一朵花的綻開而喜悅,亦不會為了清晨的露水敞開心扉,更甚者,牛鴨豬雞,對我們來說僅是生命中的匆匆,他們的犧牲換來我們的理所當然。全球食物生產不均的情況下,我們仍舊產生大量的剩菜剩飯,或許從這個角度而言,我們確實失去了坎伯所說的閱讀神話的能力,失去了與自然對話的謙卑,失去了人與萬物同處於蒼穹中特有的「犧牲」之情。


  何澤恆老師在「中國經學史」最後一堂課中談到了經學未來發展時,特別說到了「人、物」關係,中國自古以來發展的「群」、「己」的學問,雖未忽視「物」的重要性,但卻非當時的當務之急。然而反觀現今社會,或許古人常云的「天人合一」、人與天地為參等概念,我們該重新喚醒,思索儒家曾云的「以時取物」(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:「不違農時,穀不可勝食也;數罟不入洿池,魚鱉不可勝食也;斧斤以時入山林,材木不可勝用也。」),道家曾云的「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」(《老子》第十章),與物自生,與之相安相偕的智慧,反省浮囂地無度需索中,重新發現我們與自然的關係。


  此外,在很多人與自然的互動上,看似人對自然的無理需求,但卻在很多時候反過來侵蝕人類自己,如同近幾年反覆出現的黑心食品,或者是近期在抗爭的無核家園等,無論何者,都是在人類欲求無度,以及與自然不諧和下,所產生的種種流弊,若人能重新返歸於自然的良性循環中,找尋適切於現今社會中人與物、與自然、與環境的天人關係,或許才是我們能永續發展的道路,而其中的智慧,在很大的程度上的確是需要借鏡於古人的智慧,無論來自於神話中,還是來自於古代思想中,畢竟他們才是真真切切與自然相晤、對話,以傳承他們所獲得的智慧。


  以上簡單的觀察,望請諸位指教。


首先發表於「臺大經典閱讀部落格」:

http://chinese.twgg.org/key/article_b5a8c4eee67bc3b2f562ddfaa346fcf3#to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ture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