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流又再次匆匆流走,流得依然快速,卻又依然緩慢...
寒假已近末期,回頭想想自己的寒假生活,仍是空白一片,原本想要過得與以往不一樣,比以往還精采,卻又淪落像以往的生活型態,浪費時間、浪費時間、浪費時間... ...,不過難得偷閒,就勉為其難原諒自己吧。不過史記沒唸完、一些亂七八糟、雜七雜八的書沒唸完、迎新事情還沒處理完加上一些變故、期初大會又要開始準備,看來開學後,又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了。
  整個寒假最不能原諒自己的,莫非是史記沒唸完與迎新事情沒處理好。這些事情並非是沒有時間完成,而是自己有沒有心的問題,時常,我們都將責任推卸給沒有時間,誰知,真正的問題說到底,還是我們自己,也許自我要求還須再嚴格點,否則難以達成接下來為自己定的任務。
  上大學後,我一直再思考一個問題,那便是成人前與成人後的各方面差異。我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在孩提、青少年的學習階段;而我們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在青年甚至往後壯年、老年的階段,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,而我也從中找尋到一些有趣的點。例如:小時候,我們喜歡爬上爬下,到處跑跑跳跳,對什麼都充滿
了好奇心;而現在的我們卻不如此,充滿好奇心也就不用說了,連面對小孩子們的跑跑跳跳,我們都加以阻止,認為太過危險等等,這樣的轉變當然是社會閱歷與人生經驗的增加,然而,對於許多事情,我們為何不能抱持著相同的心態,不顧危險、不顧後果,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、學習慾望、甚至理想去衝刺呢?
  再者,對於時間的感受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,認為年齡越大,越覺得時間飛逝如梭,最近歸納出幾個結果,那就是對事物的認真程度,小孩子對週遭各式各樣發生的事物都充滿著熱情與好奇心,於是便全神貫注的去參與、去感受、去學習身邊各式各樣的事情,於是便會覺得時間漫長,因為對於細小事物也毫不
放過心力,但隨著年齡增長,熱情與好奇心也會逐漸喪失,於是便沒有小孩子的那種專注力了,時間也就自然而然的加快。接下來,也許是事情的增多吧,小孩子要煩惱與處理的事情相對的少很多,因此有許多多餘的時間可以盡情的去探索他們所想知的人事物,因此時間的感受也會相對的變慢。以上兩點是目前所思索到的,也許還有其他遺漏掉的地方,若有其他意見,也可以提供出來,一起參詳。
  當然,還有我們忽略掉的部份,體力的衰退以及社會化的不自覺。前者對於剛畢業上任的國小教師,感受最深吧,這部份的經驗是來自於目前正在實習的高中同學:「他們超high,你快累死!」;而後者,則是來自於些許的觀察與閱讀,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、理當如此的事情,對於小孩子們來說是為什麼或者是為什麼一定要這樣;而我們認為光怪陸離的事情,對於他們也許是理所當然,這當然跟社會經驗、人生歷練的累績有關,在這裡我想討論的是,社會上的一切事物,都是人自以為制定的,真正的對錯維繫在社會公共價值的認可,所以當我們跟著社會潮流去脈動時,並不是絕對的正確,也不會是絕對的錯誤,然而站在現在回顧歷史的過程,我們可以很容易判斷出一件事物的成敗與對錯,原因無它,因為我們知道結果,所以我們可以採取上述的判斷,然而站在現今的潮流,瞻望未來時,我們看到的只是茫然的一片,所作所為,都不知會產生何種後果,所以理所當然,必須要謹慎而為,並不能盲目跟隨,也或許歷史真正的用意在此,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,回到最初的問題,當小孩子的創意迸發與社會的固有價值衝擊之下產生的矛盾,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,在教育的立場上,當然會否認小孩子而採取社會的固有價值,這是很可以理解的,因為教育的用意在於,訓練一個人能適應且順利的在社會上生存,所以所有的教育立場都在於以當前的社會體制,成功塑造出理想適應社會的人,非此者,以適應不良的理由,叱喝他們、要脅他們,嗯,用語有點偏激,但是說白了,便是如此,拿當前的教育體制來看,考上好高中的就是好學生;考上好大學的就是好學生;成績好就是好學生;薪水高就是成功的人,諸如此類的,都不難發現其中的矛盾點,而人為了生存的基本需求,便只好順應這個體制,而在這個矛盾點的衝擊下,便出現了所謂的不良學生、中輟生等等,在一定的社會體制與教育體制下,抹煞了教育與社會體制強調點以外的才華,也因此擁有這些才華的人,若不選擇接受這個教育與社會體制,便只好接受放逐,而不甘心的人若能贏得眾人的掌聲,表現得與眾人不一樣,便能獲得奇葩、異能之士的稱號,更直接點,革命整個社會體制,創立革命者所想的理想制度,那麼成功便被捧上天,而失敗,結果當然是反叛者、不符合社會期望等等,以上的言論,非常偏激,在此的用意只是點出來,好讓下一步能繼續,在此我想說明的只是,兒童們或青年們的創意式思考是我們社會改革的動力,也許不符合現實、也許太過理想,然而終有可取的價值,畢竟他們不是用我們的雙眼看待這個社會,而是用他們自己的感受、全心的視野去認識、接受這個社會,所以我們也不妨拋開,適時聽取,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畢竟教育的目的若只是訓練出一批批與我們同等的後代,那麼進步的用意何在?未來的希望何在?既然毫無意義,那麼我們又何必耗費那麼龐大的社會資源去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呢?再者,教改的根本性問題沒解決,只是改變制度上的方法,那麼效果怎麼能顯著呢?教育是社會對於下一代的期待,所以整個社會價值不去教育改變的話,那麼教改始終都無法成功,升學主義的價值觀下,不會產生各式才華的學生;功利主義的價值觀下,學術發展怎麼可能騰升?也許金錢帶給人類的誘惑最大,然而世上偉大的學術成就與科學發明,不全然是金錢所引發的,也許帶點理想成分、也許帶點個人夢想,不是說金錢的思考路線不好,只是除了這條路線外,還有很多路可以走,世界是很大的,不需要侷限在那一點、那一條路。稍微論述了我的想法,當然這不是精密思考過,與一再修改的文章,所以其中的疏漏當然會有很多,也希望各位不吝指教。
PS:這次用word打字,再以複製方法貼上,這樣的效果也許版面會比較舒服,但是我始終覺得字擠在一起不是很舒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uture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